□刘永加
(相关资料图)
清代黄河改道山东后,因黄河时常决溢,造成运河山东段经常发生洪涝,甚至严重影响了漕运。尤其是乾隆二十六年洪涝灾害极为严重,由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,使漕运迅速恢复正常秩序。
黄河决溢殃及运河
乾隆二十六年,河南、山东一带春季雨水较往年增多,到六月中旬后,连次大雨如注。黄河下游本就泥沙淤积,河床抬高,成为“地上河”,连续的大雨使得洪水泛滥,导致运河河水涨溢,险情不断。
据山东布政使崔应阶八月十三上奏朝廷:“东平州寿张县因濮州等之水漫入县境,于初三日由赵王等河溢入运河,长发出槽,下注东阿、东平以入盐河,一时骤难宣泄,州境友智等堡田禾被淹。”阳谷县也汇报:“县境因濮州等处之水由寿张入境,下归运河来水过多,运河不能容纳,以至拍岸迎槽,漫及堤顶,在在危险,分头抢护不及,于八月初五、初六,运河西岸官窑口涵洞并相连之河堤,以及郎寨湾、三济桥东岸河堤漫溢十余丈不等,近堤之十一都等里田亩被淹。”
清代运河东平段示意图(据清代《山东运河全图》)。
由此可见,此次水灾是由黄河决溢进而波及运河。对此,山东巡抚阿尔泰有专门的奏报:“臣查被水之州县卫,唯曹县、成武黄水经过之地田庐淹浸,成灾较重。其次则济宁、金乡、鱼台。”显然,曹县、成武县受灾更加严重。
乾隆接到奏报后极为重视,批示道:“今览阿尔泰所奏,看其情形稍重,现在粮艘陆续回空,帆樯络绎,若不迅速堵筑,何以儹行无滞。”
运河关系漕运,因此治黄必须兼及治运。洪涝发生后,乾隆一方面督促地方官员及时奏报,一方面派仓场侍郎裘曰修等亲临各处决口,视察灾情。此外,还命江南河道总督高晋赶往协助办理,并从江南带去几十名熟练河工,以解决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。
对于各处决口,根据危害程度先后进行处理,尤其是曹县、杨桥两处漫口,“现在东省漫口,张师载等先后折奏,渐已消减,尚易从事,唯河南杨桥夺溜,实为全河第一关键,急宜及早堵筑。”张师载是当时的河道总督。显然,杨桥决口危害程度大,易于使其下游黄河断流,因此动用了更多的人力、物力优先修筑杨桥漫口。由于集中了各方力量,使得工程得以按期完工。
朝廷对于运河山东段的治理极为重视,应修筑、疏浚之处,均照以工代赈之例进行。所应修建的工程,其一是哨马营、四女寺展宽疏浚工程,其二为五空桥落低并辛庄建坝工程,所需钱粮“在运河道库酌拨节省项银内,咨部动用司库地丁钱粮”。这两项工程均于乾隆二十七年如期完工。
其实,在此次洪涝灾害以前,山东运河几乎年年兴工,乾隆二十年以后兴建的山东运河工程很多,如,“(乾隆)二十年,建张秋平水三闸,河溢孙家集,微山湖淤,接筑拦黄坝七十里;(乾隆)二十二年开伊家河,改杨坝减水为双槽石闸;(乾隆)二十三年,筑微山湖西岸坝工,张秋八里庙滚水坝……(乾隆)三十六年伏秋汛涨,重修戴村坝;(乾隆)三十七年,堵白马河董家口坝……”
这些工程疏堵结合,乾隆二十八年以前以“疏”为主,即疏通运道及其支流,以保障运道畅通,漕运无阻。此后阶段所修工程以“塞”为主,即经过前一阶段的疏通,运道水量充沛,极易为患,因此修建工程都为闸坝,以防止水患。经过这些疏通运道工程的实施,使山东运河基本畅通无阻,漕运迅速得以恢复。
修复、加固、疏导运河沿岸城镇
乾隆二十六年这次洪涝灾害,不仅对山东运河造成巨大影响,同时使山东运河沿岸的许多城镇遭遇洪涝。所以,在治理运河的同时,重点对于沿运城镇的险工险段进行了修复、加固和疏导。
在这次洪涝灾害中,济宁州城发生严重水灾。由于济宁州城面积较大,需要疏浚城壕,将洪水引离,才能降低洪涝程度。事先济宁广大绅民已经挑浚城壕,起到很大作用。洪水来临时,经城壕入玉带河,缓解了洪涝带来的严重灾害。
流经济宁的洸河、府河,汛期水大为患,极易引发济宁州城严重水涝,因此在两河入城前,就建设了好几座减水闸坝,以缓冲上游水势,并将洪水引至他处,减少对济宁的冲击。同时,实施“令洸水不与府河并行入运,亦分杀之一策”等措施,在此后的洪涝灾害中,济宁州城受到的危害较小。
乾隆二十六年这次洪涝灾害,金乡县城被淹惨重,大水灌城,漂没田宅,溺毙百姓。但是,金乡人认为,发生洪涝灾害,地处下游的鱼台县责任重大。原来,金乡县疏浚河道,水流下注进入鱼台县境内后,鱼台县用尽各种方法阻碍河流下注,试图将大水阻挡在鱼台境外,致使上游金乡县洪水得不到正常宣泄,最终导致严重洪涝。对此,鱼台县则认为,鱼台地势低洼,是上游各县泄水归宿,上游疏浚河道愈勤,鱼台受到洪水侵害愈多,因此,鱼台县认为“疏河者,他邑之利”。直到这次洪涝灾害发生后,鱼台人终于明白。在这次水灾过后,鱼台新任知县以疏浚河道解除水患为重任,本县绅民踊跃响应,同时还一起联合上游的成武、单县、金乡诸县一起浚河、筑堤。
为了保护山东运河沿线城镇不受洪涝灾害侵袭,通过建设、巩固堤防,以抵御洪水,这是运河区域州县城镇堵截洪水十分有效的方法。但是,当时还引发了一些激烈争议,最后经河东总督裁决才得以解决。
聊城运河周家店闸
武城县为了保护县城免遭洪灾,就在县境修筑毛家堤一道,“延袤三十里,广三丈,高丈许”,该堤起自毛家庄,至西李庄止。毛家堤很大程度上能阻挡、抵御上游所来的洪水,免予武城“一城池之患”。在乾隆二十六年洪涝灾害来临之前,武城县又进一步加固了堤防。
武城县的做法,引发上游清河县的强烈不满,并要求掘毁毛家堤。武城县却说毛家堤不仅仅是为了防护武城一县,更是为了保卫山东运河不受上游急流冲击,避免影响漕运。因此,武城县指责清河县“是徒适一己之便,不顾漕运之重也。”
另外,武城县还在龙王嘴修筑大堤,“立窝铺昼夜防守”,严防上游夏津县偷偷掘堤,这也引起夏津县的强烈反对。
夏津县城西条河一带,位于运河、沙河之间,地势低洼,每年雨季,此地一片汪洋,只能从东北方泄水至夹马营牛蹄窝入沙河。然而,武城县修筑此堤后,直接导致此处积水无法正常宣泄。特别是这次洪涝更是影响巨大。对此,夏津人指责武城人擅自修筑此堤,“私立石碑,雅称古堤”。
无奈,夏津绅民向上申诉,经县、府、道层层上递,最终由河东总督做出裁决,将此堤掘开,并按现存沟道形状,掘出宽三丈,深五六尺不等的泄水河道,这样夏津莲花池等处积水才得以直达沙河入海。同时,还废去武城私立石碑,另立一块石碑,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纠纷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热讯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